Loading...

文獻探討

一堆古地名、一段老故事、一句老諺語,冬瓜山珍珠休閒農業區內的歷史是阿公阿嬤口中永遠說不完的的老故事,二百年就這麼口耳相傳流傳下來,因此要了解珍珠休閒農業區的歷史就必須從古老的噶瑪蘭人與漢人「戰爭」與「融合」說起。
三、四千年前,就有先民以聚落的型態群居在宜蘭地區。接著,噶瑪蘭(ka-val-lan)人(熟番)和泰雅人(生番)相繼在在這塊土地上耕作、漁獵,ka-val的意思就是「平野」,ka-val-lan語意就是「住在平野的人」,當年噶瑪蘭人勇猛,精於製造大、小型獨木舟,還會駕駛可乘坐三十人的大型獨木舟「艋舺」,擇期出草,集體出海。
1786年(清乾隆五十一年),今台中縣大里鄉漢人林爽文率眾反清,竟然影響到宜蘭這個地方。漢人的商團和開墾團領袖吳沙,由於協助官方捉拿要犯,因此獲得在後山開墾的特權。1796年(嘉慶元年)吳沙獲得在後山開墾的特權,從此漢人大批進入宜蘭,與噶瑪蘭人展開對立的土地爭奪戰。
1797年部落爆發「天花」疫情,吳沙送藥給平埔族使用,救了不少人,平埔族頭目才願意與漢人談和,由漢人取得部分土地的開墾權。從此,在漢人巧取豪奪、通婚之下噶瑪蘭人生存空間及族群日益減少。諺語:「有唐山公,無唐山媽」,指的就是早年漢人移民,多數是隻身來台的「羅漢腳」,往往取當地平埔族婦女為妻,因此形成了種族的融合,這也造就珍珠休閒農業區內多元的地名、生活習慣與文化習俗。